著名编导、面对面舞蹈家、面对面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从法国巴黎飞回中国,面对面8月31日-9月1日,面对面他的面对面两部经典之作《声希》与《天梯》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的第一站。
沈伟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策划及《画卷》篇编导,面对面千亿官网入口这次现场观看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,面对面他感触颇多。面对面
文 |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
视频剪辑 | 黄娴
(本文图片和视频等素材由受访者提供)
转型:从传统到现代
沈伟回国时,巴黎奥运会比赛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
常居巴黎的面对面他,特地去了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现场,面对面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天,面对面但说到观看感受,面对面他说,面对面“世界文化各不相同,面对面但又相互交融,大家可以一起‘玩’。”
沈伟也曾编导过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,《画卷》节目中,一幅山水画卷在鸟巢缓缓展开,光影之间,身着黑衣的舞者以身体为画笔,在卷轴上“画”出一道道墨痕,虚虚实实,绵延不断,轻柔地向世界诉说着东方五千年的故事……沈伟编导的这个作品让全世界看到一个优雅大气又历史悠远的中国。
除了奥运期间的演出,各大比赛项目也是沈伟重点关注的对象,他一有空就会刷一下比赛,qy千亿球友会app“我个人最喜欢艺术体操、跳水、花样游泳这些项目,它们跟美、跟舞蹈、跟身体运动、身体美学有关,充满艺术表现”。
沈伟出生于湘剧世家,自幼接受专业的传统戏曲训练,后来成为一名湘剧武生演员。看着场上奋力拼搏的中国运动员,沈伟更多了一份感慨,因为运动员跟舞蹈演员、戏曲演员有相似之处,都从小开始训练,都需要艰辛付出。
只是后来,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起,沈伟认为自己应该跟现代社会同步发展,成为当代文明的建设者。曾经学过毛笔书法、工笔花鸟画的他,拿起了画笔,接触西方绘画,寄望改行为画家,但未能如愿。
在得知广州开办全国第一个现代舞专业班后,沈伟毅然抛弃“铁饭碗”,qy千亿球友会app下载于1989年南下广州求学。
回忆起这段经历时,沈伟说,当时家里人觉得不可思议,这太冒险了,但自幼熟谙传统美学的他,看到了现代美学的表现形式,他得去学。
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完全不同,“我很喜欢探寻身体运动美学,转型学舞蹈虽然很难,但我适应得很快,一直是班上最突出的那一个。” 沈伟说。
就这样,时代的浪潮将他托举了起来,而沈伟也相当自信,他认为,自己一定会带来一些“不一样”。
在西方世界一炮而红
1992年,沈伟与同学一起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支专业现代舞团——广东实验现代舞团(广东现代舞团前身)。1994年,沈伟凭借《不眠夜》收获了中国首届现代舞大赛编舞及舞蹈表演的双料一等奖。
不久后,他申请到奖学金,1995年1月去往美国纽约——那个时代的世界的十字路口,那年他26岁。从东方文化走出来的他,兴奋而疯狂地汲取着西方文化的养分。
1999年,沈伟受邀回国为广东现代舞团编创一部新作,这是沈伟十年磨一剑的重要节点,2000年他排出了群舞作品《声希》。
《声希》的意象源自老子《道德经》中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的名句。充分留白的舞台,配以布景上八大山人极简水墨勾勒而成的鱼的图像,男女舞者身穿或赤或玄、堆叠曳地的长裙,以极缓的速度移动,两两组合然后拆分,呈现出古画中的仕女或者园林山石般的体态,徐徐款步中造就出跨越时空的具有诗性的优美与庄严,仿佛生命与死亡、灵魂与意识的对话。这部作品被西方媒体评价为“对中国高贵、节制、优雅的表现”。
“你发现了吗?《声希》用到了你们江苏苏州的文化元素——园林山石。”沈伟笑说,《声希》是他用东方语言呈现出来的现代舞作品,内敛内秀,不张扬不外放,有着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、绘画、音乐等一脉相承的美学观念。在视觉上,舞蹈演员有着像苏州园林的石山盆景造型,但又不是简单模仿,其中蕴藏着对东西方美学的提炼。
《声希》在西方世界一炮而红后,沈伟受邀为美国舞蹈节创作了“姊妹篇”《天梯》。
《天梯》同样带着沈伟对于舞蹈与美术融会贯通的艺术烙印,作品灵感来源之一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保罗· 德尔沃的绘画作品,呈现上也更具西方视觉艺术的调性——舞台仿佛被粉饰成了纯白的博物馆大厅,一个巨大的楼梯横贯整个舞台,灰白而具有肌理感的服装使得舞者如同一尊尊庄严的大理石雕像,挺拔静立、缓步而行,最终消失在“天梯”的尽头而化成意识倒流……
《声希》《天梯》让沈伟在西方立住了脚跟。2000年,沈伟在纽约成立自己的舞团,其后连续多年获邀参加纽约“林肯中心艺术节”。而他本人也将“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”、舞蹈界“奥斯卡奖”——“尼金斯基奖”,以及麦克阿瑟“天才奖”等知名奖项收入囊中。
想当木匠还想学缝纫
即将在南京上演的《声希》《天梯》,是时隔25年之后的经典作品复排。为了中国这趟五城十场的大型巡演,沈伟特地做了升级。这两部剧将由来自美、法、中三国的一流舞蹈演员联合呈现,在充分尊重经典的基础上,舞美、布景、服装、灯光的质感,都将得到全面提升。
每次巡演沈伟都跟满全程,本次巡演前20多天沈伟就回国了,他身兼多职,包括导演、编舞、编剧、视觉总监、舞美设计、服装设计、造型设计,等等。
听起来就很庞杂琐碎,业内鲜少有人这样一肩挑。是兴趣使然还是完美主义的原因?沈伟笑说:“都不是。接受你采访之前,我刚去看完布景。点点滴滴都亲力亲为,才能达到我在创作上的美学理念统一,这是我骨子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。其实也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一脉相承。你看啊,像北宋,从绘画、瓷器到建筑,其美学呈现都很极致。”
近几年,沈伟不断活跃在国内舞台,比如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《融》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现代舞诗剧《诗忆东坡》等,都广受关注,也都让他在国内的知名度大增。
《诗忆东坡》以诗词为线索,从苏东坡一生3000多首诗词中选取了15首代表其人生态度的篇章,以舞蹈为语言,辅以国画、书法、篆刻、古琴、戏曲、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,以写意手法回溯千年,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从现场表演看,作品着力以国际艺术视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,探索对中国诗意精神的现代寻觅。
这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沈伟基本都精通,像古琴,很难学,沈伟学了十多年,可以演奏不少曲子。他认为,只有自己掌握得够全面,才能将它们真正地融入到创作中,“我喜欢所有艺术门类,竭力去丰富自己,我一辈子都在学习。当我在创作中用到它们时,我是在充电,而不是在消耗的状态,所以我很快乐,乐此不疲”。
记者好奇地问他:“现在还有什么是你特别想学的?”他回答说:“还真的有,一个是木工,一个是缝纫。”
沈伟为他在巴黎的住所淘了很多家具,有些需要二次加工,虽然他喜欢手工,但木工是真的不行,需要专业系统地学习,“木制品本来就有美学概念和理性逻辑在其中,所以我萌生了当木匠的心愿,希望等到哪一天,我能拥有一个大工厂,可以沉浸在其中做木工活。”
作为服装造型设计,沈伟只会手工缝线,还不会用缝纫机,如果有机器的话,速度会更快,所以他很想学,“其实木工和缝纫,也是一种创作,都从无到有,这跟做编舞、画画有相通之处,舞蹈是用别人的身体创作你想要的动作,画画则是用画笔画出你要的图案”。
在沈伟的创作中,东方文化突破了表达形式的既有框架,跨媒介的方法让东方传统艺术在现代科技重获了新生。以他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创作的2021版《融》为例,作品由三个固定段落融合交织组成:展览《万物皆有灵》中, 64件与卦象一一对位的沈伟作品,媒介涵盖绘画、文字、摄影与物件等;实验影像《一切且相连》,通过肢体探索个体与城市的关系;现场表演《天地人为合》,则集装置、投影、声音、舞蹈于一体,观众自由流动穿梭其中,可以近距离、深度沉浸式地观看作品。
沈伟认为,将其他艺术形式引入舞蹈,可以发展舞蹈的更多可能性,也为观众带去更丰富的视角,“这次来巡演的《声希》《天梯》复排版,也加入了影像等新元素,可以算是‘买一送三’了”,他笑着跟记者打了个比方。
【快问快答】
K=孔小平
S=沈伟
K:沈伟老师之前来过南京吗?
S:我来过一次,在南京一个体育馆,跟华晨宇一起合作录制项目,但没有跟南京观众见面过。
K:所以这是第一次带着作品来南京?
S:对,非常期待。而且南京还是我们全国巡演的首站,我很看重它的反馈。
K:这次国内巡演将去到南京、上海、武汉、长沙和深圳这五个城市,你要跟全程吗?
S:当然,我们每一站演出,几乎都要用一周的时间来完成装台与合成。我又身兼多职,肯定要跟全流程,合成、彩排这些,我都要在,要把它们变成我的视觉观念呈现才行。
K:这次巡演还特地安排了老家长沙?
S:对,也是我第一次带着作品回老家。
校对 盛媛媛